用有机肥腐殖酸造粒机生产线生产的有机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可增加土壤有机氮含量,促进磷,钾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有效性,发挥其固氮,解磷,解钾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能影响土壤中有害病菌的生长和传播,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能有效抗御病虫害,抗逆性强,增强作物抗寒,抗冻,抗衰老的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具有改善土壤,提高肥力,清理毒素,减轻农药,化肥有等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综合效果:施用该肥不仅能增产,而且果实着色好,果实硕大匀称,耐储藏,以及改善口感和品质的综合效益。
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过量的化肥很快被水冲到地下,影响土壤的营养平衡。而我国每年180万吨的农药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多种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不断加剧的农药使用,对于环境、农地粮食和食品残留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长期的“带病生产”让土地出现了严重的“过劳”问题。“由于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有机肥减少,加重了土壤板结与污染,导致土壤质量有下降与退化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土壤有机质下降,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就大幅度减少,土壤的PH值降低了,增加了土壤重金属的危害性。“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超过自然界生态系统可以自我完善和恢复的生态阈值,但是现代农业的污染已经不小于工业污染,占全部污染的47%,需要高度重视。
目前,中国26%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小于1%,有机碳小于1%的耕地占44.8%。而在欧洲,土壤有机碳小于2%时就应考虑采取措施稳定或增加碳水平。 有机质代表的是土壤肥力,与粮食产量正相关。由于有机肥投入过少、有机质下降,由此引发另一个新问题,就是化肥的报酬效应递减。
数据显示,1975年,一公斤化肥可产出25谷粒,到2008年,这个数字降低到8~9公斤。油料和棉花也是如此,一公斤化肥的产出量降幅达到50%左右。换言之,短短30年,化肥对粮食生产的报酬效应较之前降低了一半之多。
【版权申明: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信息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